分裂投票適用北高二市選情?

分裂投票意指的是在同時舉行的選舉當中,選民把選票投給不同政黨的候選人,其結果會導致政黨重組或是形成分裂政府。國外政治學研究,往往對於分裂投票有很大的興趣。今日舉行的北高市長和市議員選舉,分裂投票議題研究也浮上。


以高雄市長選舉為例,在黃俊英和陳菊打成五五波情況下,認同國民黨和民進黨市議員候選人的支持者之外的人,勢必也要做出分裂投票的抉擇,如果這些選票最後都匯集到黃俊英和陳菊的陣營當中,誰獲得的選票最多,誰就是分裂投票下的受益者。以上兩段引用自分裂投票讓黑馬突圍…


臺北市議員席次分配圖

高雄市議員席次分配圖

分裂投票是在類似像美國的總統制國家,國家的行政首長和國會議員分別由選民投票選出,假使選民願意的話,他們可以在總統選舉投給某個政黨,在國會選舉又投給另一個政黨。而分裂投票主要是造成「分黨控制政府」,在美國不論是中央政府或是州政府,分黨控制政府是普遍的。然而分黨控制政府雖是要讓彼此權力制衡,避免單一政黨控制行政、立法系統,但是其壞處是當政府政策發生錯誤時,選民將無從課以責任;當政府政策表現優異時,選民也無法予以表揚。(本段資料引用自Austin Ranny政治學的投票行為)


分裂投票的說法是否適用於臺灣這需要更多的選舉結果佐證。如果要套用分裂投票的說法,市議會應該是要其中一個政黨佔大多數,而今年的臺北市、高雄市的市議員選舉結果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席次都有增加,顯然不符合<分裂投票讓黑馬突圍…>一文說法。再者,地方市議員選舉是靠派系運作動員,以及選民就是支持特定候選人,再加上賄選文化的影響,分裂投票很難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

分裂投票適用於選民較為理性的歐美白人國家,不像臺灣的選舉經常訴諸於「族群認同」、「臺灣認同」的非理性的民粹式選舉操作。除非確定高雄市長當選者為國民黨,市議員選舉才能夠讓民進黨過半。五五波的高雄市長選情,要如何讓選民分裂投票,這似乎非常困難,而<分裂投票讓黑馬突圍…>只提出分裂投票可讓兩陣營獲勝,卻沒有提出實際可行辦法,或是到底可不可行的分析,殊為可惜,選舉分析的文章一旦與選舉結果相反、不相符合,就變得一文不值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