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0的文章

匿名留言攻擊,反應事出必有因?下篇

我 將此事告訴一位高中同學,他的反應是:「似乎身為利益團體的成員,比一般人多了發言管道可資利用。」大學同學的確是經由關係人居中牽線給中央社,不具備一定的背景條件(國民黨黨員、臺大國發所博士班學生),關係人的注意力可沒辦法像千里眼一樣,能夠留意到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也是想要追求名利之人會汲汲營營加入政黨組織、考取國立大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當成敲門磚。 日前被匿名留言攻擊的大學同學,告訴我他的國民黨青年團的競選廣告影片連結,看了之後發現他在臺大國發所碩士班時期還舉辦過滿多(學術?)活動。然而我的疑惑是,研究所學生的本分、專業是埋首書堆,還是說要彰顯自己很會舉辦事務活動?假如是後者,那研究所的主旨顯然遭到扭曲,但是卻有不少人利用研究所學生的身分包裝、行銷自己,模糊了研究生的本職學能就是學術研究、撰寫學術研討會的論文。 令人玩味的是這位博士生在中央社名家部落格所發表的一篇文章: 《從「博士找不到工作」看念書的意義》 。該文的第五段作者闡述博士生求學的辛苦,拿來對照作者替呂國華競選宜蘭縣縣長效力,以及目前參選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的行為,似乎與該文主旨有所違背。下文為原文第五段:

匿名留言攻擊,反應事出必有因?上篇

前 陣子,某位大學同學在中央社的名家部落格裡發表的文章,遭遇匿名留言攻擊,我大略瀏覽攻擊留言的內容(也常被同學拜託幫忙留言護航、反擊,),重點不外乎批評文章上不了檯面、邏輯不通和引用資料錯誤。而藏鏡人的留言攻擊手段採取指桑罵槐、明褒暗貶的技倆,不過還是很直白的讓人了解是在罵文章作者。 匿名留言攻擊的目的,大概係要迫使那位同學知其短而不再發表文章,或是等功力加深再刊登也不遲。假如真的遂攻擊者的心願,當初透過關係推薦大學同學給中央社社長認識,與確定後續的邀稿文章的水準能夠刊登在中央社的官方網頁,就間接承認中央社的邀稿水準是不及格的。 就算藏鏡人道出自己的看法,其他閱讀者也未必會同意其意見,因為不是每一位閱覽者都會在意文章內容的細節,只要文章內容不違反法律或者是牴觸社會道德規範,所闡述的觀點是良好的,觀眾才不在乎文章寫得好或壞、作者是沽名釣譽還是表裡如一。文章所表達的主旨有無道理才是比較需要注意的項目。

Asus N61Vn 我的華碩十六吋筆電

圖片
早 在研究所上課看到有人攜帶筆電,心裡癢癢地也想買臺筆電炫耀、跟風。那時還在使用老弟在民國八十九年買的倫飛筆電,我接手時它的年齡已經五歲多。直到九十八年年底我才買新的筆電。原本打算購買的品牌是宏碁,想買的機型卻尚未導入視窗七(Windows 7),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買華碩的筆電。 上一份工作是桃園縣政府的約僱人員(七八八五專案),有的同事會帶筆電上網,各有十三吋、十四吋和十五吋六的,讓我考慮到螢幕大一點的比較舒服,加上這分工作真的很輕鬆,所以賺到的薪水便很不珍惜地花掉三萬九,買了這臺十六吋筆電,現在想想還是覺得自己花錢太衝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