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留言攻擊,反應事出必有因?上篇

陣子,某位大學同學在中央社的名家部落格裡發表的文章,遭遇匿名留言攻擊,我大略瀏覽攻擊留言的內容(也常被同學拜託幫忙留言護航、反擊,),重點不外乎批評文章上不了檯面、邏輯不通和引用資料錯誤。而藏鏡人的留言攻擊手段採取指桑罵槐、明褒暗貶的技倆,不過還是很直白的讓人了解是在罵文章作者。

匿名留言攻擊的目的,大概係要迫使那位同學知其短而不再發表文章,或是等功力加深再刊登也不遲。假如真的遂攻擊者的心願,當初透過關係推薦大學同學給中央社社長認識,與確定後續的邀稿文章的水準能夠刊登在中央社的官方網頁,就間接承認中央社的邀稿水準是不及格的。

就算藏鏡人道出自己的看法,其他閱讀者也未必會同意其意見,因為不是每一位閱覽者都會在意文章內容的細節,只要文章內容不違反法律或者是牴觸社會道德規範,所闡述的觀點是良好的,觀眾才不在乎文章寫得好或壞、作者是沽名釣譽還是表裡如一。文章所表達的主旨有無道理才是比較需要注意的項目。


因為名家部落格會分別統計文章的瀏覽次數和留言多寡,攻擊與反擊的留言數增加,反而增多該篇文章在名家部落格的曝光率,結果有些人是被留言數量誘拐而點選文章,點選文章又增加文章的瀏覽次數,藏鏡人的留言反倒增多文章的曝光率,這樣的情形文章作者不曉得是要高興還是難過?換做我是匿名攻擊者,我不會選擇在這種網頁系統留言攻擊。

假如發表文章如此在意無關痛癢的匿名留言,想要效法馬英九的不沾鍋,愛惜羽毛倒不如別發表文章賺稿費,也無須特意打電話指導我要怎麼留言護航。我也思考過,是否只要遭遇匿名攻擊,無論是在卅歲、四十歲還是五十歲面臨藏鏡人的留言挑釁,我都要基於「好朋友」的立場繼續幫忙留言反擊?而他大學學友因為拒絕幫這個小忙,被他打入冷宮。我羨慕該名學友擺脫糾纏。

我有問過那位同學,怎麼不請中央社刪除不洽當的留言,或是顯示留言者的網路位址,他的回答是怕中央社認為他很在意匿名留言。明明可以透過系統管理者解決匿名留言的缺失,卻要麻煩其他人幫忙留言反擊他「在意」的匿名留言,這種口是心非的態度非常有趣。我則是認為這種無聊的網路叫囂攻防,應該是大學時代才會斤斤計較的虛無縹緲勝利,我想三十而立的心態、眼界應該和大學階段有所不同才是。他似乎還沒認知到身為「作家」、「公眾人物」應該要有的包容、寬容,以及適時「視而不見」,跳脫自己習慣的「框架」或許真的很困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