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買公益彩券

之 前富邦銀行發行公益彩券時期,我和家人有買過一、兩次彩券,想說試試手氣會否幸運中個幾百、幾千元的獎金,想當然爾是在做白日夢。不再異想天開做發財夢後,雖然會對數億元的頭彩獎金有感覺,卻不會跑去排隊購買,一直到現在中國信託發行公益彩券也是一樣。冷靜、理智的人會發現商業銀行把公益當作商品販售,公益只是附帶性質罷了,真正的目的能夠替銀行賺進十幾億以上的利潤。 行善、做公益有不同選擇,有人是打掃居住地區的環境;有人是造橋鋪路和捐救濟物資;有人是身體力行對弱勢者付出關懷;有人是捐款;有人是買彩券做公益。買公益彩券其實很容易模糊焦點,我和家人不會覺得買彩券是在做公益,我們看上的是中獎獎金,在曉得沒有偏財運後,便不再掏錢買公益彩券。公益彩券的行善目的大打折扣,發行公益彩券行善是下下之策!不如說是政府和銀行搶錢的偽善手段,而且這也沒有明確的捐款給公益團體的直接感受。 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何銀行要加碼一億元來刺激買氣,假設這真的是公益彩券的話,那怎麼不把一億元直接捐給公益團體?而且為何不能無限期累積每一期未開出的獎金,一定要在某個期限內開出中獎數字,無限期累積金額自然無須銀行大手筆加碼,想發財的民眾必定會熱情投注。看著富邦銀行的保證開出和中國信託的加碼一億,周期性地玩弄民眾的發財欲望,民眾就像白老鼠似的被銀行的花言巧語耍的團團轉。這樣怎麼會有捐錢做善事的感覺? 用公益手法包裝商業利益可以減低銀行、政府赤裸裸的貪婪面目,卻扭曲行善的本質,當人因為商人打出買彩券既能做善事,又有機會中獎的口號而購買彩券,無疑是養大、改變民眾的胃口,可能會造成沒有附加利益就不行善的心態,這就是銀行要加碼一億元刺激買氣的可悲技倆。這帶出一個問題,要做公益就直接捐款給家扶中心、慈濟或伊甸啊,幹嘛要給政府和銀行抽成呢!買公益彩券確實已經減損最初要幫助人的美意,然而很多人只是要圓發財夢罷了。所以,到底是為了公益還是為了那遙不可及的頭獎獎金而買公益彩券? 雖然衍生的刮刮樂能讓身心障礙者販售謀生,卻也讓歹徒有可趁之機,拿偽造的刮刮樂騙錢,破壞社會信任。還沒真正改善弱勢者的生活,就先導致社會風氣、治安敗壞。身心障礙者在公共場所販售刮刮樂,其實不是非常好的,那跟在地下道、夜市乞討的乞丐很像,都是利用人的同情心。真正要幫助身心障礙者應該是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到公部門或私人機構上班,使一般人佩服其努力而更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