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07的文章

小孩不乖幹嘛不打!

圖片
我 去逛人本的「 不打小孩日 」的活動網頁,有辦活動的模樣,至於有沒有裡子就不得而知。網頁有附朱臺翔的聲音檔,內容是他的兩次經驗談,建議各位看倌可以去看看活動網頁和聽聽聲音檔。 聲音檔提到的人物皆是中年人對待老年人的態度不佳,餐館的中年客人對老人口氣不佳、不耐煩;病房的中年家屬對病床上的老人是「又打又罵」。這種訴之以情的口氣來獲得聽眾認同是不錯的手段,但是仔細思索朱臺翔的二次經驗是否有代表性、普遍性?朱臺翔何以認定那二位中年人是打罵教育下的產物?他有特別去深入訪談、了解嗎? 怎麼不說那二位不孝順的中年人,是家長溺愛下的結果?因為太溺愛孩子讓他們目中無人,不曉得要孝順父母,朱臺翔所講述的樣本要擴大吧!可以去訪談從小被父母打罵,但是仍然很孝順的中年人,或是從小受打罵教育、待人接物方面表現很好的人。舉特例來表達訴求,不是一個教育改革團體應有的作為。 假設我們贊成因材施教的論點,打罵也是教育的一種方式,有些小孩講道理有用;有些小孩屢勸不聽就必須要打罵。心態正常的父母不可能像瘋子一樣沒來由的打罵小孩,一定是先口頭告誡後,再犯才開打。而且小孩也不是白痴,做錯事情一定知道父母會生氣。做錯事才會被打罵,這樣的教育方式很理性啊! 不談論這一輩的中老年人都是這樣被打罵成長的而沒事,要問他們打罵教育是否有造成不良影響,會因為被父母、師長打罵而懷恨在心,或是被打罵讓他們沒有忍受挫折的能力,還是打罵教育讓他們有嚴重的暴力傾向?人本在推動不打小孩運動前,至少要大規模訪談研究,如果訪談結果大部分都是肯定打罵教育對他們的正面影響,人本是否就應該大幅度修正從外國引進的觀念? 不打小孩的觀念不錯,但是有沒有提出配套措施?對於桀敖不馴的小孩、學生要怎麼處理?人本完全沒有著墨相關細節,是要依校規處理?還是要走法律途徑?要學美國把不理性、作亂的幼稚園小孩,銬上手銬送進派出所?人本從沒提過歐美國家的相關措施,非常不負責任地提出零體罰的訴求,讓學校教師無所適從。受害的、權益受損的都是乖乖聽話的小孩。 「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許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再需要打小孩了。」這段話其實污衊到大部分家長喔,「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是暗批大部分家長每天都在打小孩嗎?那如果是每天都在打小孩,表示家長需要看心理醫師作輔導;小孩需要進少年感化院再教育。每天都打小孩的話,並不會

拒絕奧運火炬夠帶種!帥呀

在 臺灣的中華民國民進黨政府,如要避免奧運聖火的傳遞路線有矮化主權的疑慮,或是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內路線,最好的辦法就是拒絕奧運聖火抵臺。這樣做才能讓國際社會明白臺灣政府有權力拒絕聖火抵臺,就算中華民國或臺灣政府不被國際承認,如此的作法比第三地出入臺灣都要來得有國格。因為不管從哪一地出入,中共或是其他大陸人都認定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其實真的要捍衛國格,就是不要參加奧運會,拿著一面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奧運會旗,這讓人覺得非常窩囊,拿著不是國旗的奧運會旗自我矮化,跟奧運聖火由港澳地區來臺反而顯得比較嚴重,奧運聖火來臺至少可以沿路插滿國旗,讓國際媒體拍攝到和對岸相異的國旗,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機會,沒有聯合國會籍的臺灣本身就已經矮其它國家一截了! 體育選手基於自身利益考量,會害怕政府拒絕火炬來臺,進而抵制奧運出賽,呼籲不要政治力介入體育盛事,但是自己國家的國旗被中共打壓,是政治力介入的最好事證,臺灣的體育選手要呼籲中共不要政治力介入體育才是,為了自己要出鋒頭,反倒不體諒自己政府的苦心,拿著有辱國格的奧運會旗丟人現眼,不如乖乖待在國內,培養愛國意志。中華民國的愛國意識必須要加強宣導,窩裡反、不團結只會讓人看笑話。 體育選手不能一方面要求政治力介入補助體育預算,像是得獎牌領個好幾百萬;一方面要求政府不要為了國家觀念妨害他們比賽。那些體育選手太會精打細算了,不能只享權利,不盡義務喔!如果沒有國家觀念,其實你們可以代表其它國家出賽,萬一得獎爽到的人不會是一般民眾,臺灣不需要缺乏國家觀念的體育選手。 火炬如果不能抵臺,一般民眾沒什麼損失,至多損失一次湊熱鬧的機會罷了。損失的是會成為眾人注目焦點的體育選手,為了要自己出名而忽視國家利益,這種體育選手政府要打到底,民眾也要唾棄他們,國家花大把鈔票培訓體育選手,不是用來扯政府的後腿喔! 中華奧會人員提到拒絕奧運火炬,在奧運會的規則裡面找不到相關規定,既然沒有相關規定,為何要放出風聲說拒絕火炬有可能會被開除會籍?這不也是政治力操作?有必要嚇自己嗎?就算拒絕火炬臺北損失一次國際曝光機會,用不著無限放大會造成多大的損失,臺北的世界第一高樓難道沒有吸引國際目光?紅衫軍的反貪腐遊行沒有聚焦全球注目?第一家庭的弊案纏身替臺灣爭取不少的世界觀注焦點唷,有那麼多次的免費宣傳樣本,少一次火炬出入臺灣就不是那麼重要吧! 我難

減刑扭曲人權價值

圖片
陳 水扁又投出「震撼彈」了!竟然是為了「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和「解除戒嚴令二十周年」,這二項理由減刑。搞不懂為何二二八事件與解除戒嚴令可以和犯罪者搭上邊?為了要彰顯人權而要實施減刑,這很難讓奉公守法的民眾心服口服,更讓受害者家屬氣憤難當,受害人泛指財物被竊、被加害受傷、死亡之類的。不動用私刑就是期望司法能夠伸張遲來的正義。 「宗教、人權組織建議政府在適當時機展現德澤、實施赦免」,宗教、人權組織不是受害者家屬有何資格、立場慫恿政府減刑?宗教組織的寬容出世理念不適合用在法治社會吧!怎麼可以有干預司法正義的雜念?人權組織的成員有誰是受害者?如果人權組織都是受害者組成,以德報怨為罪犯向政府爭取福利,那大部分的民眾也沒什麼話好講的。 慫恿政府展現德澤,怎麼不是鼓吹政府減免所得稅呢?怎麼不是發給每位民眾可觀的現金呢?怎麼不是把兵役制度改成募兵制?怎麼不是立刻編列預算徹底解決中低收入戶的困境?怎麼不是想更多的政策讓民眾日子過的更好?減刑的罪犯的犯罪根本就和二二八事件、解除戒嚴扯不上關係,鼓吹減刑的政府官員和相關民間組織能給個漂亮的說明嗎? 竟然有「監獄人滿為患,減刑可以舒緩監獄爆滿的問題。」這是什麼爛理由?而且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者講出來的蠢話,他們怎麼會當上大學老師?然後藉著職位之便在妖言惑眾。是不是核廢料儲存場沒空間了,就可以把多出來的核廢料亂倒?監獄人滿為患的解決辦法就是再蓋監獄,或是加快行政效率,盡快處死罪證確鑿的死刑犯,以及法官不要昧著良心把死刑改判無期徒刑,我想這樣可以減低監獄人滿為患的問題。 李登輝在民國七十七年、八十年減刑讓三萬三千多人受惠,雖然有報告指出被減刑的罪犯再犯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可是政府的德政似乎沒辦法降低犯罪率,是減刑讓準備犯罪者心存僥倖嗎?還是中華民國的法治教育失敗?或是中華民國國民太容易犯罪?減刑的目的應該是要達成永久的低犯罪率,而非是讓總統「名留青史」抬高自己的身價,要減刑也得先問過深受其害的被害人是否答應。 政治力介入司法,可以從減刑看出來,司法根本沒辦法擺脫政治力的干預,何來司法公正呢?守法的弱勢民眾要怎麼相信司法是公平正義的?有錢人還可以相信金錢萬能,財力匱乏的民眾要如何自處?只能看著人權團體裡的社會菁英,憑藉本身的偏差價值觀破壞最基本的是非正義,受害者只能狗吠火車罵政府 無恥至極 ,毫無辦法。 既然減刑

原來可以取消信用卡年費

圖片
昨 天收到中國信託的信用卡帳單,看到帳單金額很納悶怎麼會有年費三百元,想說威士卡去年都有使用,今年也有使用一次,怎麼還要繳年費?晚上就在猜測會不會是要「預繳」明年的年費?或是說我今年的刷卡次數過低,所以銀行不爽要我繳年費。然後上網查信用卡年費的相關文章,網友提供經驗說,只要打電話給發卡銀行客服,幾乎都能夠取消年費。 今天上午懷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打電話給中國信託的客服,一開始我利用語音功能取消威士卡,打算先取消再問客服人員年費事情,接著轉接給客服人員。我問怎麼會有年費要繳,對方說是萬事達卡產生的年費,一聽恍然大悟,原來是擺了五年沒開卡的德安聯名卡,在我強調那張聯名卡沒開卡後,對方說會取消年費,讓我放下可能要繳年費的不爽情緒。然後詢問用語音功能取消的威士卡能否刪除取消設定,對方說要六小時之內反應都可處理。 我原本很小人的打算,如果要繳年費的話,也要等到新換發的電子錢包感應信用卡寄來在剪掉,讓銀行增加作業成本。當初那張德安聯名卡是「拖油瓶」,業務員為了衝發卡量搞的鬼,第一次寄來就沒開卡,沒想到使用期限過了,還會再寄新卡。發卡銀行真的很奇怪,還持續寄發根本沒開卡、沒用的信用卡,成本控管是否有漏洞?不過也讓我學到教訓, 沒開卡的信用卡必須要打電話取消卡片,不然發卡銀行會收年費。 這也是部分持卡人會忽略的。 另外,也可以打電話要求銀行客服,本人不同意個人資料提供給相關事業運用,例如:信用卡銀行的保險公司。持卡人多多少少會接到惱人的推銷保險電話,尤其是在上班時候接到陌生來電號碼,假如不果斷拒絕,對方會把握機會疲勞轟炸講解意外險、醫療險和壽險的好處;不想受到騷擾只能自己主動打電話客訴了。 中國信託的電子錢包感應信用卡,它的電子錢包儲值要收手續費,從信用卡額度撥五百元收五元手續費,這很像預借現金的功能,可是又不像預借現金需要收利息,和隨預借金額增加而增加的手續費,但是電子錢包的手續費日積月累下來,會滿可觀的喔,還好可以取消電子錢包功能。只能說發卡銀行的花招與手段讓人目不暇給。使用信用卡的消費者真的要多加留心了。

禮貌大調查

圖片
狀 況一、搭公車時,下車前會向司機道謝嗎? 答:我一年搭乘公車的次數十個指頭數的出來,印象是跟司機道謝主要看當時的心情而定。由於臺中客運的票價不太合理,道謝的意願就降低許多。 狀況二、至商店購物,結帳後會向店員道謝嗎? 答:假如是單純的購物消費,會傾向不道謝;如果是要麻煩店員操作傳真機、印表機,或是他們幫忙找要購買的商品,就會跟他們道謝。 狀況三、購物結帳時,會將錢交至店員手中,或放置於桌上? 答:通常店員都會伸手收錢,比較沒這個問題;有時店員忙碌就會把錢放在桌上。 狀況四、到速食店或咖啡廳借洗手間時,進到店裡會先知會店員嗎? 答:除非不知道廁所在哪,不然我不會開口讓店員知道要上廁所;如果店員在打掃廁所,則會詢問可否使用。速食店或咖啡廳裡的消費者通常都不少,店員要忙著招呼花錢的客人,雖然告知是禮貌,卻也耽誤到店員服務花錢客人的時間。 狀況五、逛街時,若店員介紹了很久,仍決定不購買時,會先向店員道謝後才離去,或默默離開? 答:會向店員道謝,畢竟讓店員口沫橫飛良久,也獲得商品上的資訊,說聲謝謝不為過,店員比較不會覺得遇到濫消費者。 狀況六、在街上遇到發傳單或推銷者,若不想接受,會示意婉拒,或是裝作沒看到而走開? 答:我一率不接受。直接說不需要,不然就是遠離發傳單的人。我覺得發傳單或推銷者其實很惱人,尤其是在道路車道上發傳單,不僅危險而且違法,有必要應該打電話麻煩警察取締。 狀況七、和朋友透過MSN交談時,若要離開或提前結束談話,會先知會對方嗎? 答:大部份會跟對方講要去忙,或是把線上狀態改為離開、忙碌與馬上回來。沒反應大都會認為不在位置上,以及對方在忙沒時間回應。 跟從事服務業的人道謝,有時候也是一個問題。跟公車司機、收銀檯店員道謝是否必要?我花錢消費取得服務,或是滿足物質慾望而消費,這應該是賺錢的一方要跟消費者道謝才對,感謝你們讓我們有錢賺!如果是超出應有服務的範圍,例如:公車司機得知車上有色狼,把車駛到派出所讓警察處理,這樣的義舉就要很有誠意的道謝。 跟司機或店員道謝,謝謝會淪為例行性公事,一種反射動作,那麼謝謝就不存在感謝的心意,或是感謝的價值大幅貶值。朋友熱心幫忙自己的事情,這時的道謝其價值是否和跟服務業的道謝相同,或是要如何區分其不同?朋友的熱心幫忙可以因為謝謝兩字,就一筆勾銷?朋友就顯得不重要了,變成不用花錢

博愛座與女性車廂

圖片
公 車與捷運有設置博愛座讓老人、孕婦、兒童、傷殘民眾乘坐,博愛座的設置是基於道德和生理考量,一般乘客應該要讓老弱婦孺使用博愛座。然而博愛座每個人都能坐,只是要看坐的人要不要讓座給老弱婦孺,沒有強制規範,讓座則變成是自由心證的行為。 「你以後也會老!」這句話常被用來對不讓座的年輕人「曉以大義」,既然每個人都會老,那又何必跟不讓座的年輕人講這種話?是擔心年輕人變老之後,以後搭車會沒人讓座?還是說教訓的大人害怕以後變成老人,會沒有人讓座?或是真的擔心社會的道德文化墮落?「你以後也會老!」這句話的震撼力不強,變老也是三、四十年後的事情,對年輕人來說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既然每個人都會老,那幹嘛要鼓吹讓座?講難聽點就是為自己著想,每位乘客都是花錢買票上車,都有相同的權益,為何要犧牲自身的搭乘權益?我維護自身的乘坐權益有何不對?假如政府要貫徹博愛座的道德理念,建議比照殘障車位的停車規則,非殘障人士佔用殘障車位要受法律制裁。不然就是想出配套措施,讓乘客皆大歡喜。 政府可以規定公車有幾個座位,就搭載幾位乘客,比照高速公路營運的客運業者,如此一來每位乘客都有座位,大家都客客氣氣的,也就不需特別設置博愛座,搭車的品質也會提升,並減少性騷擾、扒手犯罪的機會。有良好的搭車經驗,政府鼓勵民眾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的效果就會增加。捷運列車可以規劃博愛座車廂,非老弱婦孺乘客可進入,但是不得使用座位,政府或捷運公司可以制定相關規範,例如:臺北市長的構想是,學生不讓座即通知學校記過。 很少聽到火車有博愛座(電聯車除外),有時我搭自強號或是莒光號,會遇見老人家佔坐座位,對號列車的座位要事先訂票,或是當天購買到座票,不然就是乘客不多才會有座位。我先說我的立場,我會和顏悅色請對方離座,不會犧牲自己的權益禮讓老人,但是我從來沒遇過老人佔坐的情形。一些年輕女性乘客會體貼地讓老人繼續坐著,對方會表達不好意思的話語,一幅和善的美麗畫面。 那些搭乘對號列車的老人,假設他們搭乘火車的次數不只一次,就算不會操作電話語音訂票系統,那也可以提前到車站購票,而不是憑藉自身的年齡,消費有訂票的好心乘客的權益。這種說法會被家人告誡說不要跟老人計較,但是對號列車的座位和博愛座的情況是不同的,讓老人不訂票佔據已訂票乘客的位子算是一種鄉愿,這不會因為對方是老人,就讓佔據位子的行為合理化,姑息這類行為反而讓老人食髓知

這幾天過的不太爽

圖片
這 陣子過的有點煩燥,在煩論文的事情。四月廿七日是小論文收件的截止日,沒想到學妹通知說截止日改到四月廿日,這下可好了,可以苟延殘喘的日子立刻少掉七天!看了系上原本的公報上面是寫暫定那天,想不到暫定的日子提前一個星期,通常是要延後的呀,結果突然在兩三個星期前公佈改期通知,還真是令人錯愕。 怪系辦送出這麼大的「驚喜」好像也站不住腳,畢竟有相關規定清楚明定日程,學生不應該說沒看規定就怪系辦突然改期;可是四月廿七日是學期初就講好的日期,要這學期發表論文的人也是抓那個日子趕小論文,突然縮減七天對老師來說沒什麼,對學生來講就差異極大,老師可以責怪學生平常就要注意論文寫作進度,而非抱怨系辦刁難! 這也是我這幾天過的很不爽快的原因,其實大部分都只能怪我自己太懶散,要在一個星期濃縮八千到二萬字的小論文,還是校對小論文格式,另外要製作約十五張的電腦投影檔,再印個三份小論文紙本,這對平常就在打混的我來說,是一個很巨大的難題,老實講沒仔細看文獻資料,根本就沒心情胡謅(其實也不敢這麼作,臨場反應的功力很弱)。只能很「豪爽」的放棄四月廿日繳交小論文。 小論文繳交後,就要等待五月五日的論文發表會,這是一場形式演出。論文都沒真正寫完就來個論文發表,評論人也只能夠大致分析批評而已,就算發表學生的小論文內容多爛,只要不得罪評論人大都能過關。聽學弟講,主持人會護航,如果臺下聽眾問的問題太刁鑽、太多,主持人會擋下。另一方面,有的指導老師會策動「手下」問問題圍剿發表者,導致小論文過多瑕疵,無法進入六月底的論文口試。因此,這場表演性質濃厚的小論文發表會,其實可以廢除,繼續上演只會有更多的「花絮」流傳後世。 說到格式,還真的是很不爽!寫個論文要注意雞毛蒜皮的格式,到底是論文內容重要?還是格式重要?就真的是不知道那些在上位者的腦袋是在想什麼!上學期的論文大綱也是花了三天時間在跟格式抗戰,明明指導老師同意論文大綱內容是可以的,卻要審完格式才能簽名,真的是很無言!搞的好像是在為了大綱格式而奮鬥。吹毛求疵到小小的注釋沒空一格,都會挑出來要你回去重新修改。 吹毛求疵也就算了,問題是沒辦法一視同仁,有人跟前任系辦職員關係較密切,那幾個人的論文大綱格式就能輕鬆過關,怎麼會發現呢?因為有流傳他們的格式範本囉,詳細對過格式規範後發現一堆錯誤格式!人際關係還真是要積極經營呀,雖然都是同系學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善類喔,要跟不一定是

海平面上升的亂想

圖片
之 前的想法是很天真的,想說極區的冰塊全部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低窪地區很新鮮,像是一些島嶼、沿海地帶的國家,像是荷蘭、孟加拉、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島國,會因為海水倒灌而亡國,而自己的國家頂多是損失百分之八的面積罷了,處理得宜還能夠大發災難財,以及全球競爭排名可以往前。 孟加拉被淹沒的話,大批難民可能會拖垮該國財政,或是大批湧向印度,造成印度國內秩序大亂,如此一來就可以削減、拖垮印度的國力,使其無法跟上中國,假如中國大膽一點就能佔領失去的領土了。巴基斯坦也能趁人之危奪取喀什米爾地區。還好有青康藏高原屏障中國大陸,不然中國也會受到孟加拉大批難民湧入影響。當然,中國沿海地區也會受創。 對岸中國沿海的珠江、長江三角洲和河北省大部分地區會被淹沒,這感覺也是很「振奮人心」,重創中國的經濟重鎮,讓中國政經局勢陷入混亂,這時就是臺灣獨立的好機會囉,中共忙著處理天災人禍會應接不暇,就沒時間管臺灣的政治局勢,在福建省的大批飛彈應該就晾在那邊,也有可能中共軍方會趁亂發射飛彈「犒賞」臺灣也說不定唷。 而臺灣或許能趁此良機來個獨立,但是對岸中國政經局勢大亂,很有可能爆發內戰。出口貿易依賴中國的臺灣,大概也好不了到哪去,出口受阻間接影響到臺灣經濟,被掏空的臺灣經濟情況想必是雪上加霜,失業率大幅上升?第一次臺灣獨立讓臺獨人士美夢實現,經濟狀況敗壞後,可能會有第二次臺灣獨立發生,失業人口發現美夢雖美卻讓人餓肚子,於是就革了臺獨人士的小命。 臺灣損失百分之八的面積,聽起來沒什麼好驚訝的,沒辦法讓我到很興奮的程度,但是,重點來了!臺北盆地、蘭陽平原和西南部沿海平原地區被淹沒,就會造成人為大遷徙和環境災難,首當其衝一定是桃竹苗地區要被迫容納臺北盆地、西南部的逃難民眾,必定造成房價高漲、當地居民的居住品質大幅下降,和治安嚴重敗壞(引起械鬥爭奪地盤?),克難政府要地主「曉以大義」放棄土地,讓遷徙民眾能夠就地居住(有點像蔣介石帶領一百五十萬軍民逃到臺灣的樣子)。 而且西南部平原淹沒會影響糧食的供給,這時要進口,外國也不太可能供應。飢荒極可能在幾個月內產生,食品工業所製造的食品或許能供應幾個月,貨幣危機因為糧食短缺而發生,島內局勢更加動盪不安。花東地區或許會倖免於難,中央山脈屏障西部民眾遷徙,就算要逃往花東地區也不太方便,頂多容納蘭陽平原南遷民眾。很高興花東地區和中央山脈是臺灣最後一塊淨土。(如果蘇花高沒蓋的話)

地球暖化問題(有更新)

圖片
新 聞報導有研究「指出臺灣的暖化速度比全球快了二倍!」但是中央氣象局指出,假如扣除全球海面溫度,其實臺灣暖化程度與東亞及全球一致。環保署表示,臺灣每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約十二公噸,是國際平均值的三倍多,而且現在還在持續上升,如果未來沒有採取相關減量措施,將來面臨的衝擊恐怕會越來越嚴重。 臺灣每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約十二公噸,這種平均數據看起來很危言聳聽,意義在哪裡我不曉得,因為實際上每個人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會受到生活習慣所影響。有的人生活很簡樸;有些人物欲高張,平均數值讓二氧化碳製造量低的人,跟著背負破壞環境的污名。相關的例子有臺灣人每人平均的電話費多少錢,這種調查數據很沒有意義、很不營養。 或許應該要大概列舉出哪些人是製造二氧化碳的高危險群,例如:家中裝冷氣機、常購買垃圾食物、汽車大部分時間只載一人、從事夜間活動的夜貓子、常搭飛機等等行為。製造二氧化碳的高風險行為例舉出來之後,就能夠縮小範圍進行宣導,塑造輿論壓力,讓那些崇尚物質慾望的個人能夠收斂不當消費行為,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努力才會成功。 我想問題的核心在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要個人能夠勇於消費、瘋狂消費,這樣才能支撐資本家所擁有的工業製造體系,被壓榨的廉價勞工才會有工作機會,國家才能追求經濟成長率。降低二氧化碳的製造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壓制消費,例如:限制、縮短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加油站和工廠的營業時間,如此一來可節省可觀的用電量,也能夠讓相關從業人員減低健康受損風險,還有就是凌晨時段歹徒沒有便利商店可搶劫;缺點是造成資本家的營利降低。(我贊成凌晨時段宵禁) 為了要降低二氧化碳製造量,一方面鼓吹環保意識;一方面在技術上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政府根本不敢明確要求民眾降低不當物質消費欲望。因此可以看到電視播放的冷氣機銷售廣告,一直強調冷氣機能源使用效率很高,可以讓你節省可觀的電費。可是不買冷氣機可以省下買冷氣機的錢和多出來的電費,而且一點都不會有不該產生的二氧化碳。所以這顯得很矛盾,鼓勵消費和降低二氧化碳的訴求竟然可以同時並存。 如果臺灣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家裡沒裝冷氣機,不熬夜去聲色場所唱歌,不買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之類的速食產品,只去便利商店繳電話費,不買零食、宵夜,偶而才買個麵包或熱食,我猜臺灣會百業蕭條吧,失業率會超過百分之十以上,但是這樣的生活型態應該是很環保的,不浪費能源和製造的垃圾量極少。(外宿生活,

保險推銷進步到口頭答應就行

時 間是上星期六的早上,手機鈴聲突然響起,有顯示來電號碼就接起來,原來是中國信託的保險業務推銷電話,電話那頭的女性立刻開門見山吐出話語,一開始就說以下內容將全程錄音保障客戶權益,那時覺得沒什麼問題,便繼續聽他講下去。 業務員講的有些急促,似乎想讓你沒時間反應、思考,訴說這次推銷的保險將會帶給你哪些好處,開刀、住院會有數萬元起跳的保險理賠,還可以預先請領不怕資金短缺。我心裡就嘀咕怎麼老是在推銷意外醫療險?臺灣人真的都這麼不健康?還是非常粗心大意常出意外?或是其實意外發生機率超級低,保險公司想從中獲取暴利。 接下去他提到其他客戶都覺得不錯有投保,腦海快速閃過,其他客戶覺得不錯、有投保關我屁事啊!我的情況可以和其他客戶相提並論?那位女士打鐵趁熱問起我的健康狀況,我則是把手機弄成擴音狀態,放在廁所的洗手檯上,兩位學妹還以為我是在做問卷調查,電話那頭講話的速度仍然十分緊湊,問完個人健康狀況後,我當機立斷開口表明不要投保,不然收到保單的話又要花時間善後。 那位女士大概很訝異,我怎麼會從他佈下的陷阱逃脫?於是說些很老生常談的臺詞,什麼一天只要花幾十元就可以有很好的保障,我表明現在是學生沒收入,要投保也是有工作之後,他就說年紀越大保費就會比較貴唷!早點投保會比較划算喔,誰不曉得早點投保保費較便宜,問題是沒收入也叫人投保就非常沒有道德。我真想跟他說那你出錢幫我繳保費,繳到我找到工作為止! 業務員不識相的繼續糾纏兩三分鐘,我這個不擅於開口拒絕的傢伙,也技巧生疏的推託兩三分鐘才掛斷電話。還好拒絕掉保險推銷,不然又要把錢砸到無底洞,而且我會很僥倖平平安安的什麼事都沒發生,然後後悔幹嘛花錢繳保險費。再加上之前耍白痴投保中國信託,認賠一萬多元,現在要我把錢花在中國信託身上要等太陽從西邊出來喔! 下次要是再接到類似中國信託的保險推銷,必須要早一點開口拒絕,不然業務員會誤以為我有投保的意願。而且現在搶業績搶到在電話裡口頭答應就行,完全少掉審視保險契約這步驟,到時日後發現有疑義要退保,保險糾紛就出現了。絕對不讓中國信託賺到我的錢。

讀者意見的小小反駁

一 、嚴刑峻法和犯罪率高低沒有實證研究的關係? 我舉安全帽的例子來說好了,在未戴安全帽不罰款的時代,騎機車會戴安全帽的人不多,直到警察開始取締未戴安全帽和罰款五百元後,不戴安全帽的機車騎士剩下極少數。另一個例子是聽馬來西亞籍的學妹講的,他說馬來西亞的重大犯罪不多,重大犯罪會被鞭,但是小搶案就時常發生,因為小搶案不會被鞭。所以重罰和犯罪率沒有直接關係? 治安好壞的觀感是因人而異的,受害者和知道犯罪新聞的人會認定治安敗壞,這跟警察素質和國家的社經環境不太相關,日本和西方國家的警察素質和社經環境都比臺灣要好,卻仍然存在犯罪問題,這要怎麼解釋? 二、西方的保障人權,美國算是最不恰當的實例? 美國有數百年的刑期和三振出局法案,他們會有這樣的作為是考量到罪犯惡行重大,會危害到整體社會利益,例如著名的「梅根法案」將性侵犯的資料公佈讓週遭居民知道,雖然是侵犯犯罪者的人權,但是這讓許多守法民眾能夠防範未然。美國人很理性,他們能夠考量整體的社會利益和正義,才會有三振法案、梅根法案和數百年的刑期。 幾百年的刑期雖然沒什麼意義,但這表示犯罪者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代表就算減刑或假釋也沒辦法出獄,會被判數百年刑期的歹徒,他們犯的罪是多麼嚴重。與其爭論這些重罰有沒有違反壞人人權,不如把重點放在法治教育和嚇阻犯罪上面。也要探討為何大多數人能夠守法,少數人就做不到?保障人權的焦點應該是放在保障守法民眾的人權。 三、新加坡不人權的犧牲者,絕對不是只有犯人? 「新加坡的官方可以隨時扣押人民,尤其是移民或是觀光客。」新加坡的執法人員可以隨時扣押,那是他們的法律授予的權責,他們有合理懷疑當然就立刻扣押,在被扣押人士眼裡會認為新加坡警方很野蠻,而他們卻是依照經驗法則來判斷是否為善類。 移民或是觀光客到各地旅遊應該要入境隨俗,多少了解一下當地的文化、生活習慣,以避免產生誤解、衝突,別自以為是觀光客就大搖大擺覺得當地人要配合你。非新加坡人沒立場批評該國不自由,或是侵犯人權,他們本國人民生活如魚得水比較重要,外國人最多是提供不同國家的制度讓新加坡人民做個比較。移民或觀光客比較容易被扣押倒是枝微末節,況且被扣押的比率佔該群體的比率有多少?我們可以選擇抵制不旅遊、不移民新加坡。 四、古代的刑罰那麼殘忍卻沒遺留下來? 中國古代的酷刑手法(可以看水滸傳的情節略知一二)沒流傳到現代,不是因為效果

海上書城一遊

圖片
星 期日下午和同學跑去臺中港逛忠僕號,我是看到報紙報導才想去看看這艘「海上書城」的廬山真面目。從東海別墅出發,騎在柏油路面品質不佳的中棲路,騎到臺中港區後,看到很長一串人龍,排隊踏上船花了快兩個小時。原本以為裝數十萬本書籍、三百多人的船體積會很龐大,到現場親臨,真正的船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報紙說是十元的清潔費,不如說是門票,可以統計有多少人次上船,票價超過卅元我大概不會跑來湊熱鬧了。船上一些艙門都會貼上中英文標示的請勿進入的標語,上船的目的是看書,不是探人隱私喔!書籍的數量看上去沒有數十萬冊的樣子,外文書籍佔大宗,但是會買的遊客不多;而大部分的中文書在書店就可以買到,算是一個失敗點。船上的都有貼貨幣的換算告示,一百單位等於新臺幣八十元。我買一個馬克杯,同學則買馬克杯和忠僕號的紙船模型。 漫長的排隊等待時間,場內小孩到處流竄,家長應該要盡到管教的責任。忠僕號的工作人員會表演「短劇」轉移排隊的無聊,另一邊則有樂團表演,演唱基督宗教歌曲。還好不是酷熱的夏季才來臺灣,不然一個多小時大概會有很多人中暑吧。參觀忠僕號不能夠帶寵物喔。 第一次登上郵輪感覺沒什麼特別,看它的整體外觀不覺得有九十三歲的高齡,整修後還滿老當益壯的。海上書城就算船齡年輕,仍舊會被淘汰吧,因為要買的書,網路書店大都可以買到。雖然目的是文化交流,實際上是在傳播基督宗教,軟性的文化侵略方式。假如沒有經濟壓力,參加義工行列倒是滿值得的。 模型紙船花了將近七個小時才組裝完成,它的困難度很適合拿來刁難小孩唷。因為組裝的過程很繁瑣,紙張的黏著性不是很好,增加組合模型的困難。 藏書超過六千種、五十萬本,中文書也有四百多種,還有一整區的兒童讀物。「忠僕號」是德國一個非營利慈善機構「好書共享」協會所擁有,興建於民國三年,今年已經高齡九十三歲,是金氏紀錄中,最老、卻還在航行的郵輪。 執行主任彭書睿表示,這是忠僕號第五度抵達臺中港,七年前停靠時,曾創下單日二萬四千人參訪紀錄,目前世界各城市仍無人能及。此次船上有五十幾個國家的三百多位志工,擔負國際文化交充流的使命。在船上買書,各國貨幣都可以換算使用。 闊別七年之後,忠僕號再度造訪臺灣,四月二十號再到北臺灣的基隆港。預計民國九十九年退休的忠僕號,可能是除役前最後一次造訪臺灣。周日、周一是下午二點至晚上十點,周二至周六是上午十點至晚上十點,每人收取門票十元,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