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與女性車廂
公車與捷運有設置博愛座讓老人、孕婦、兒童、傷殘民眾乘坐,博愛座的設置是基於道德和生理考量,一般乘客應該要讓老弱婦孺使用博愛座。然而博愛座每個人都能坐,只是要看坐的人要不要讓座給老弱婦孺,沒有強制規範,讓座則變成是自由心證的行為。
「你以後也會老!」這句話常被用來對不讓座的年輕人「曉以大義」,既然每個人都會老,那又何必跟不讓座的年輕人講這種話?是擔心年輕人變老之後,以後搭車會沒人讓座?還是說教訓的大人害怕以後變成老人,會沒有人讓座?或是真的擔心社會的道德文化墮落?「你以後也會老!」這句話的震撼力不強,變老也是三、四十年後的事情,對年輕人來說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既然每個人都會老,那幹嘛要鼓吹讓座?講難聽點就是為自己著想,每位乘客都是花錢買票上車,都有相同的權益,為何要犧牲自身的搭乘權益?我維護自身的乘坐權益有何不對?假如政府要貫徹博愛座的道德理念,建議比照殘障車位的停車規則,非殘障人士佔用殘障車位要受法律制裁。不然就是想出配套措施,讓乘客皆大歡喜。
政府可以規定公車有幾個座位,就搭載幾位乘客,比照高速公路營運的客運業者,如此一來每位乘客都有座位,大家都客客氣氣的,也就不需特別設置博愛座,搭車的品質也會提升,並減少性騷擾、扒手犯罪的機會。有良好的搭車經驗,政府鼓勵民眾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的效果就會增加。捷運列車可以規劃博愛座車廂,非老弱婦孺乘客可進入,但是不得使用座位,政府或捷運公司可以制定相關規範,例如:臺北市長的構想是,學生不讓座即通知學校記過。
很少聽到火車有博愛座(電聯車除外),有時我搭自強號或是莒光號,會遇見老人家佔坐座位,對號列車的座位要事先訂票,或是當天購買到座票,不然就是乘客不多才會有座位。我先說我的立場,我會和顏悅色請對方離座,不會犧牲自己的權益禮讓老人,但是我從來沒遇過老人佔坐的情形。一些年輕女性乘客會體貼地讓老人繼續坐著,對方會表達不好意思的話語,一幅和善的美麗畫面。
那些搭乘對號列車的老人,假設他們搭乘火車的次數不只一次,就算不會操作電話語音訂票系統,那也可以提前到車站購票,而不是憑藉自身的年齡,消費有訂票的好心乘客的權益。這種說法會被家人告誡說不要跟老人計較,但是對號列車的座位和博愛座的情況是不同的,讓老人不訂票佔據已訂票乘客的位子算是一種鄉愿,這不會因為對方是老人,就讓佔據位子的行為合理化,姑息這類行為反而讓老人食髓知味,陷搭車老人於不義,造成未來都會有人被迫犧牲自身權益。
而之前臺鐵推出的女性專用車廂,則被部分民眾批評違反兩性平權,對其他購票民眾顯得不公平,同樣票價為何女性可以有專用車廂,而男性卻沒有。我不曉得博愛座和女性專用車廂,兩者是否能相提並論?其共同點是為了照顧特定族群的需求而設置;相異點是後者的使用族群排除男性,前者如無出現特定族群則無須讓座。如果反對女性專用車廂的設置,是考量到「歧視」男性與平等權益問題,那麼是否可以依樣畫葫蘆,指稱博愛座歧視非老弱婦孺的乘客?每位乘客都有買票呀,那為何博愛座能夠理所當然的設置?而女性專用車廂卻遭到非議!
臺鐵的女性專用車廂會成效不彰,主因是臺鐵的宣導不足,只在專用車廂窗口掛紅布條,男性乘客誤闖也缺乏人員勸導。女性車廂不會犧牲男性乘客的權益,它只是讓有需要的女性集中在該車廂,女性離開一般車廂的空間,即由其他男性乘客遞補,男乘客所用空間是不會減少過多的。當然什麼措施都會有各種批評出現,但是也不能因為無法說服不同意見,而放棄可以爭取的權益。
討論多,讓座的人或許會多一點,但是不會的還是不會讓。沒必要放大鏡檢視。
回覆刪除後面提到女性車廂,其實是某些男生不平衡的看法吧!就像每每遇到事情的女生就會要求兩性平等,但也會在需要福利的時候,展現某些不平等。
但是男女就是生來不同也不平等,那些大喊平等的女性實在只能說她們要求的是區域性的平等吧!
之前懷孕搭乘捷運或鐵路,
回覆刪除都遇到不錯的年輕小伙子和小姐讓坐.
或許他們自己並不覺得如何?!
可是,當時的我,真得是...非常地感激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