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1的文章

不一樣就是怪

圖片
有 次午飯時間,在工作場所的餐廳耳聞身旁幾位中年女性員工瞽議一位中年男員工,評論該位員工頭頂綁著像古代秀才才會戴的頭巾,這樣的行為舉止像個怪人,看他們嚼舌根所自然流露的負面態度,似乎那名男子與他們有過節,也或許彼此可能完全沒有面對面言說交集。不曉得他們會否訾議和「正常」不太一樣的菸槍、黃毛同事?  有時家人憤怒常會脫口而出:「你為何老是跟別人不一樣?」這句話指責我脫口而出的想法、尚未跟上傳統文化期望的社會行為,例如:鄰居的孩子早已結婚生子,怎麼我到而立之年還是孤家寡人,難道不會心急與欽羨他們嗎?末了還拋出恫嚇式的社會寫實描述,過了適婚年齡不結婚,別人會指指點點猜測是心理變態、身體缺陷。

誇張又沒效率的富邦

圖片
昨 晚七點十五分到家,家人說臺北富邦銀行的人找我,我心想不是銀行帳戶取消了,怎麼還打電話找我?八點左右室內電話鈴聲響起,螢幕顯示臺北的區域電話號碼,拿起話筒,對方詢問是否為本人之後,就開始報上自己的姓名、編號,說明我是他們的存款戶,立即開始推銷富邦人壽的還本意外險。我向他說明已經取消存款帳戶了,希望對方能夠識相地結束推銷,沒想到這招無效。  女電話推銷員很盡職地表示,可以用其它金融機構的帳戶轉帳繳納保險費,繼續解說還本意外險的好處,並且搭配他的客戶遭遇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種案例,一邊聽著他活靈活現一一陳述那些可能是無中生有的意外故事,不禁心裡佩服他參加演講比賽必定能夠獲得前三名,也「敬佩」他是一位盡職的電話行銷專員,講了卅五分鐘的電話都不用喝口水。 

農民和投資散戶一樣被剝削

使 用信用卡的明顯壞處是,會有銀行附屬的保險公司打電話推銷保險,推銷的種類不外乎意外險、醫療險、壽險,只差沒鼓吹買外幣存款和基金了。意外險、醫療險的銷售重點擺在未來的不確定,製造日後極有可能發生不幸的恐懼;就像是樂透彩的訴求一樣,只要有買彩券下個億萬富翁就是你。理賠與得獎機率都經由專業人員精算之後,才跟社會大眾見面。  然而消費者越來越聰明,肉包子打狗的意外和醫療險,保險公司改進為可還本的商品,讓民眾增加購買該類保險的意願;至於壽險則演化為各種名目:投資型、還本型、分紅型之類的保險商品,看似替民眾設想把保險的「回饋」加值,誘導欲投保的消費者以為是個划算的買賣,然而看似利空出盡的保險公司仍然能從中獲取暴利。  保險公司應該可以歸為直銷公司的一種,下線是保險業務員,投保者越多薪資越高,沒業績就回家吃自己。投保民眾獲得保險公司給予的蠅頭小利,是否要有點好奇心了解該公司全體人員的薪資結構呢。另外報紙、網路大張旗鼓宣傳的基金廣告,簧口利舌地遊說閱聽大眾投資未來的好處,附帶提醒將來貨幣貶值的缺點,一付有投資必定能永保安康的利欲薰心與奇怪荒謬,可別忘了美國雷曼公司倒閉,臺灣投資人欲哭無淚、氣急敗壞上街撒潑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