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問題(有更新)
新聞報導有研究「指出臺灣的暖化速度比全球快了二倍!」但是中央氣象局指出,假如扣除全球海面溫度,其實臺灣暖化程度與東亞及全球一致。環保署表示,臺灣每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約十二公噸,是國際平均值的三倍多,而且現在還在持續上升,如果未來沒有採取相關減量措施,將來面臨的衝擊恐怕會越來越嚴重。
臺灣每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約十二公噸,這種平均數據看起來很危言聳聽,意義在哪裡我不曉得,因為實際上每個人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會受到生活習慣所影響。有的人生活很簡樸;有些人物欲高張,平均數值讓二氧化碳製造量低的人,跟著背負破壞環境的污名。相關的例子有臺灣人每人平均的電話費多少錢,這種調查數據很沒有意義、很不營養。
或許應該要大概列舉出哪些人是製造二氧化碳的高危險群,例如:家中裝冷氣機、常購買垃圾食物、汽車大部分時間只載一人、從事夜間活動的夜貓子、常搭飛機等等行為。製造二氧化碳的高風險行為例舉出來之後,就能夠縮小範圍進行宣導,塑造輿論壓力,讓那些崇尚物質慾望的個人能夠收斂不當消費行為,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努力才會成功。
我想問題的核心在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要個人能夠勇於消費、瘋狂消費,這樣才能支撐資本家所擁有的工業製造體系,被壓榨的廉價勞工才會有工作機會,國家才能追求經濟成長率。降低二氧化碳的製造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壓制消費,例如:限制、縮短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加油站和工廠的營業時間,如此一來可節省可觀的用電量,也能夠讓相關從業人員減低健康受損風險,還有就是凌晨時段歹徒沒有便利商店可搶劫;缺點是造成資本家的營利降低。(我贊成凌晨時段宵禁)
為了要降低二氧化碳製造量,一方面鼓吹環保意識;一方面在技術上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政府根本不敢明確要求民眾降低不當物質消費欲望。因此可以看到電視播放的冷氣機銷售廣告,一直強調冷氣機能源使用效率很高,可以讓你節省可觀的電費。可是不買冷氣機可以省下買冷氣機的錢和多出來的電費,而且一點都不會有不該產生的二氧化碳。所以這顯得很矛盾,鼓勵消費和降低二氧化碳的訴求竟然可以同時並存。
如果臺灣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家裡沒裝冷氣機,不熬夜去聲色場所唱歌,不買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之類的速食產品,只去便利商店繳電話費,不買零食、宵夜,偶而才買個麵包或熱食,我猜臺灣會百業蕭條吧,失業率會超過百分之十以上,但是這樣的生活型態應該是很環保的,不浪費能源和製造的垃圾量極少。(外宿生活,我看一些房客幾乎每天都生產一包垃圾,而我的生產力極低)
有錢多作怪,有錢才能滿足個人的消費欲望,而「落後」國家只能承受工業化國家帶來的環境問題。其實「窮人」也可以做怪啦,臺灣街頭可以看到製造煙霧彈的破爛機車橫行,只因為騎的人想省錢,其他用路人剩下超車躲廢氣或跟在後面吸廢氣的選擇。政府如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那就繼續專研枝微末節的對應辦法吧。(老實說我還滿想看看兩極冰塊全融化的未來景象,以及世界地圖的改變幅度會有多大,有一部日本卡通有牽涉到南北極冰塊全部融化的情節,卡通情節能夠真實化感覺滿神奇的)
模擬海面上升,左上角有一個選項「Sea Level Rise」讓你模擬海平面上升多少的情形,很可惜最多只有十四公尺,而且真的是臺灣島沿海低窪陸地會被淹沒。還好桃園縣沒什麼事。
人就是自相矛盾,連在地球暖化問題上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回覆刪除你好哦 不知道爲什麽我不能在你留言板上留言。
回覆刪除Pinkie @ http://blog.roodo.com/jacee
Hello! Thanks for visiting my site!
回覆刪除http://www.cultureshiok.com
美国布什,不签署那叫什么书去了,有关环保的和日本有关的。
回覆刪除今年桂林暖冬啊!
顺便说下blogspot解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