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帶小說了!

假返回軍營會帶本書打發空閒時間,通常我都帶政治哲學、理論的書,主要目的是避免有人借,人算不如天算,我前幾天帶一本快五百頁的小說,想說應該在快放假前才會看完,沒想到星期二就看完,然後便有很不熟的同梯跟我借,基於與人為善的心態,我有點猶豫地借出,並告知不要把我的書折到。

我愛書是屬於很膚淺的小心注意書的外觀,所以很不喜歡有人向我借書,因為根本就不清楚對方對待書的方式,除非借書的人把書弄不見,弄到破損的程度,對方才會有賠錢的打算,不然書主單方面的不悅,只會讓借書者覺得這人情緒不穩定、難搞,他不會認為哪裡出錯,書主到最後裡外不是人。跟我借書的人是有讓我心情不悅,但是我沒有把不高興擺在臉上,真慶幸我總算是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我認為這次借書所造成的不滿,對我來說是站的住腳,很少有人會把書看到膠裝的部分露出來吧(書太厚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就是指書膠裝的那個長條封面出現摺痕,再多翻個幾次書頁就會脫落,膠裝品質不佳的彩色七龍珠漫畫書尤其會遇到這種情況。那位老兄還書時,也沒有跟我說聲不好意思之類的話,只能推測他看書的方式、習慣應該是如此,只好提醒自己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帶小說。

這真的只能怪自己懦弱!因為跟對方只相處六天而已,完全不清楚對方的習性,分發單位也不同,就算以後可能有支援的情況也是暫時,有必要害怕「拒絕」對方借書?有必要讓三百元買來的書冒風險?而且書是自己的,要借不借的權力都是操之在己,竟然囿於無關緊要的人際關係的利害考量!搞到自己很不像書的所有人,真不清楚我這怕事的習性是在哪耳濡目染?

借人東西,或是向人借東西,規則、底限真的要講清楚、問仔細,不然發生問題對雙方來說都是很尷尬的,像是之前借車搬家的驚嚇奇遇,借來的小貨車沒問車主這輛車的車況如何,萬一路上拋錨的拖吊、修車費用是車主事後補給錢,還是借車的人看情況要分擔多少比例?上次借車我負擔一千五百元的拖吊費,還好六千多元的修車費車主事後有還我。

借書也是一樣,我應該大方向借書者說清楚,我對於書本是很注意外觀的,這樣對方就不會誤觸「地雷」,我也不會生悶氣。不過我也打算不買那小說的續集了,應該要感謝那位老兄幫我「省下」後續的書錢和閱讀時間。總之,我應該試著要求自己不要當爛好人,不要拖泥帶水,該拒絕就要拒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