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參加六公里路跑


人從來都沒在關注路跑活動,因緣際會之下有朋友問我要不要參加臺灣大道路跑,大概詢問路跑日期,和有無與其它事情衝突後,就決定掏出一百元報名,並上網輸入個人資料登錄報名十一月九日的路跑活動。上衣、塑膠號碼布與活動手冊在前一個星期寄來。 

看了活動手冊的圖文說明,臺灣大道路跑只有廿一公里的健康勇腳組,和六公里的休閒樂活組與有愛無礙組,每組的上衣顏色都不相同。而廿一公里的參賽者才有計時感應晶片、獎金與有計時完賽證明;六公里賽程的前廿名只有獎盃而已,和其他人剩下無計時、自己填姓名的一張完賽證明。

十一月八日晚上,有些朋友動身前往臺中夜宿,而我和另一位開車的朋友,則決定當天清晨從彰化出發到臺中港區。還記得幾年前去臺中港區是要參觀海上書城忠僕號,這次再度光臨則是要在臺中港旅客服務中心前的臺灣大道「壓馬路」。港區寬廣的道路兩旁停滿參加路跑活動的車輛,希望矯治無效的慣竊不會趁此良機下手行竊。

七點左右,廿一公里賽程開始起跑,六公里賽程接著在廿分左右起跑。起跑後,後面一大群人走走停停,我則是努力在擁擠的人群「見縫插針」,尋找空檔往前追趕領先群。跑過梧棲國小後,才擺脫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的民眾阻擋,經過童綜合醫院,在文匯街路口折返,一步一腳印的邁開步伐向前慢跑。折返的路途,還有數量龐大的民眾在前半段緩緩移動,人數太多拖累活動品質,太少則又顯得冷清、不成功的觀感,也難怪有些知名路跑活動會限制參加人數。 

活動路線的安全管制沒有盡善盡美,十字路口要停下來讓汽機車通行,這對於計較時間、名次的參賽選手就不太好了,也會拉大路口兩端選手的距離,這或許是在道路舉辦路跑的先天限制吧?在中二路向終點前進的最後一段路,感覺最吃力、極想停下來用走的,心裡吶喊距離是不是超過六公里?怎麼跟十五圈的四百公尺操場的距離感受不一樣?就在被後面兩三個人超越後,才跨過終點(時間大約是廿九分鐘),以及領取內裝毛巾、瓶裝水和折價券的一袋紀念品。 

跑完就是和郭子乾合照、等摸彩、頒獎(同行女性友人有二人跑進前廿名)、欣賞舞臺上的演出,由於摸彩獎項慘不忍睹,最好的只有體脂計,所以頒獎完後,大夥便打道回府。假如以後還要參加十公里以內的路跑活動,起跑前我要先站在起跑線附近,避免一開始把氣力花在不必要的「鑽漏洞」上面。

nike+記錄路跑過程

六公里的路線

背後擺一排獎盃

旁邊是郭子乾


沒姓名、路跑計時的完賽證明。

活動上衣

活動手冊

贈送的窄版長毛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