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日的想法


小四年級以前,沒有同學會慶祝自己的生日,帶著一袋或一罐零食發給其他同學;國小五年級分班之後,開始有女同學發慶生糖果,那時候什麼也沒多想拿了就開心的吃,有時候壽星故意不發給我糖果,我還會覺得這是一種羞辱,臉上便裝做沒事,冷眼旁觀其他人的歡樂言談。其實,當時吃同學發的糖果,不會因此就真心祝他們生日快樂,頂多是嘴巴無意識或不情願地跟著唱生日快樂歌,旁人過生日這不關我的事。 

我家沒有特別慶祝生日的儀式性活動,只有買蛋糕回家吃,沒有無聊的中英文生日快樂歌伴隨,我不知道為何要多唱英文版的生日快樂歌?這又是英語霸權的入侵作祟?沒有高調的生日,只有我媽吩咐我爸去蛋糕店買蛋糕的叮嚀,或是我和我弟去蛋糕店買蛋糕,表示年紀的蠟燭很少正式插在蛋糕上頭,大多都是被我和我弟先拿去點燃;沒有生日禮物這回事,當然生日禮物也沒必要有。生日這件事從沒有高調過,當然也就沒必要和其他「陌生人」分享生日快樂,更不會有類似炫耀心態的向全班同學發糖果的行為。 

雖然秉持著關我屁事的基本立場,看到「愛作怪」的女同學互相送生日禮物,會覺得他們的同窗情誼維持的似乎不錯,而有種羨慕、嫉妒他們能拿到禮物的心態;男同學就沒有這種物質消費的餽贈存在,彼此都是單獨往來的關係,除了打球會互相支援以外。 

而我忘了國中、高中同學有無慶祝生日的往事,模糊的印象透露好像這事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高中階段好像唱歌成為慶生的另一種方式。 

升上大學後,慶生的方式擴大到電子佈告欄的系版,由於系版是全系學生會瀏覽的地方,在系版貼某人生日快樂,就染上公器私用之嫌。不識相的我就隨機選上同班的一位女同學,直接講明要祝人生日快樂,有誠意的話請直接對活人講,不要透過冷冰冰的網路系統。畢竟不熟的人幹嘛要看到別人生日快樂的灌水文章佔據系版版面。後來這種公器私用的現象慢慢消失。 

有一位大學男同學生日,邀約幾位同窗前往慶祝,而我這個局外人被另一個同學拉去買生日禮物,這個生日禮物是買一送一的,那位同學跟我講一人分擔一半價錢,而我就拿到那不具實用性的細鐵棒椅子造型的手機座。根據事後檔案解密,當初那位壽星同學非常訝異我的出現,因為我並沒有被邀請,他認為我是去白吃白喝的,原來我是被拉去的。他也從我口中得知原來那便宜的生日禮物是二人合買的,便批評另一位同學的不是。知道我自己是不速之客後,只能要求自己不要隨便「兩串蕉」跑去人家的生日慶祝。 

我是不了解為何自己生日要邀約其他人?而且還希望同學會送生日禮物?大概他本身有「投桃報李」的習慣會回送生日禮物,我不是因為對方沒有邀請我而鬧情緒,只是覺得那麼計較對方送的生日禮物的價錢,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而我常去串門子的同學他生日則是大方請幾個人吃披薩,也沒要收生日禮物,頂多來的人買些食物,而且是當晚才通知,因此不會有我這種不速之客出現。慶祝生日方式的不同也能夠看出壽星的個性、價值觀和為人。 

而現在校內工讀的學弟妹,則是破費買小蛋糕幫掃友、組員慶生,還有寫生日賀卡。會破費買小蛋糕分享則要看組長的心態,有些組長捨得花錢;有些則否。這是一種博愛的表現,但是卻多多少少有裝熟的踰越,我是不習慣裝熟祝人生日快樂、在卡片上寫祝賀文字,基於人際關係的良好互動,表面動作仍然要和其他人一致,友誼的程度並不會因為這麼一場生日慶祝而提昇關係,仍舊停留在掃友或是點頭之交。小蛋糕當然好吃,好吃的印象比誰哪天生日要來的深刻許多。 

而我的生日早就過了,網誌的個人檔案也從廿五歲跳到廿六歲,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待在寢室;回桃園的話,可能爸媽會買巧克力口味蛋糕。早已過了會羨慕收到大布偶的幼稚年紀,從沒想過要對著全班同學發糖果,更不會通知同學今天是我的生日,生日我家人和我自己知道就好,或是有心人記得也好。生日這種事我還是比較習慣獨樂樂,眾樂樂適合怕生日冷清的人吧。

留言

  1. 生日...在我小學的時候同學會送卡片(但是我沒有錢買乖乖桶。),國中的時候有死黨會祝賀,之後幾乎是跟女朋友過。

    只有一次高三時,許多補習班同學竟然在我晚上要上課前給了我一個大驚喜!真的是驚喜!

    但是呢,我沒哭。哈

    至於在家裡...生日?屁!哪有這種東西。

    回覆刪除
  2. 生日在我國小的時候,有時候同學會送卡片(但是我沒有錢買乖乖桶),國中有死黨會一起吃東西,之後就跟女朋友過。

    只有一次在高三的時候,許多同學在我晚上在補習班時,給我一個生日派對,真的很驚喜。
    也很謝謝她們(我高中低調很久)

    至於在家裡呢?生日?屁!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