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漫遊系列與拉瑪系列讀後感

用放假時間把太空漫遊四部曲看完,有種趕完暑假作業的快感。最先接觸太空漫遊這小說是看臺灣商務出版的第一集,當時期待出版社會出版後面三集,結果等了幾年發現遠流完成我的期待。太空漫遊的故事大綱是描述一塊石版觸發人類進化,接著在人類的太空時代,月球上發現外星人放置的石版,而後外星石版想要毀滅人類文明。

太空漫遊的故事題材讓我覺得還不到經典的程度,雖然有封面的外國評語和國內幾位知名人士推薦,不曉得到底哪裡經典?同一作者的拉瑪四部曲的內容就稍微紮實許多。貫穿四集的石版可以看作是美國所推行的民主觀念,美國則是外星人,第三世界國家是受石版影響的地球人。在實際上,美國一方面推銷美國式民主;一方面推翻反美的民選政權。當弱小國家的民主走向不符合美國利益,便毫不猶豫的以各種手段顛覆它國內政。

由於外星文明曾造訪地球,衝擊到地球上的宗教。太空漫遊把現實社會的宗教亂象寫進去,例如:篤信世界末日、神棍誆稱擁有神賜超能力。以科學的角度看信仰宗教的人類所產生的現象,看似否定宗教,其實是信仰的人本身的問題,偏激、迷信與不理智引發社會亂象。要改善這些亂象必須靠高科技產物—腦帽,暗示人類的侷限要依賴外在事物,才能克服同樣是外在事物所誘發的弊端。

最後一集是人類靠著被改造後的主角的幫助,才免於被外星人製造的石版摧毀的下場。這可以看成第三世界國家擺脫美國帝國主義,從殖民地的角色進步到後殖民地的情形。在維持國家的自主性,必須和美國帝國主義政府有適當距離。在閱讀的時候,沒有這種聯想,反而是想說作者怎麼不安排人類發明可以和能量體相抗衡的裝置,如此一來人類就不會處處處於挨打的局面。另一部小說,人類的處境就沒這麼恐怖。

拉瑪四部曲也是講人類發現外星事物,進而接觸外星生物,以及所引發的人類和外星生物的衝突與合作。在拉瑪小說裡,人類的科技水準也是比不上某些外星生物,依然處於被監視的地位。拉瑪所表達的人性要比太空漫遊深刻許多,描述人性的黑暗面,一群人在外星人所提供的太空船上實行威權統治,並且侵略太空船另一邊的外星生物,最後外星生物利用生化攻擊,消滅大部分的人類。發動攻擊的人類是日本人,這算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人類主角最後到達高科技的外星人太空站,作者很技巧的跳過描述該外星人的樣貌,以生化機器人當作和人類溝通的媒介。小說出現的各種外星生物,營造出人類的生物型態,不是唯一能演化出文明的。跳脫人類的本位主義?最後女主角選擇壽終正寢,帶給讀者一番思考,在可以無限延長壽命的外星科技幫助下,女主角的思考是經過無限延長壽命後(更換衰老的器官),那個人還是原本的那個人嗎?和可再利用的物品有何差異?女主角尋死的另一原因是,他的伴侶先他死去,表示人雖然是獨立個體,卻也為他人而活。

小說是美國人所寫,雖然他有反思,仍然是美國人的立場。裡面的主角不是中國人,稱霸未來世界的語言不是中文,漢人讀者最多是看熱鬧者,幫美國人暖場子、為他人作嫁。因此,有些臺灣知名人士稱其為經典,我就覺得是溢美之詞,就算是經典也不是普世性的,頂多把這兩套小說當成是娛樂性質,有看和沒看都不會有何損失。太空漫遊四部曲只要不到四天的時間就能看完;拉瑪四部曲看的時間稍微多個一、兩天。打發時間的不錯選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