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係七八八五關懷服務員
本人是從民國九十八年七月份聯合報的地方新聞版面得知這項訊息,才曉得桃園縣政府有提供這項短期工作。
2應徵過程:
知道有這個工作機會,便打電話到縣政府詢問,似乎這個方案不是全部的縣府人員都曉得。縣政府的人員告知要洽詢就業服務臺。詢問中壢就業服務臺後,到那裡登記個人資料。
3對工作的期許:
從應徵到參加教育訓練之前,對這份工作沒有具體概念,只是約略認為工作內容是拜訪失業者,而不清楚其詳細內容。
教育訓練後到正式出訪前的練習,才比較清楚地知道這份工作的目的,了解關懷服務員要藉由訪談了解受訪者的狀況及需求,並撰寫質性記錄表敘述受訪者的家庭、經濟等狀況,判斷個案的等級和可能的轉介單位。因此對於這份工作,雖然沒有過於崇高的期許,卻也從中體認到,這是一份幫助自己認識平常不太容易接觸到的社會黑暗面的工作,和幫助需要再就業的失業者的助人工作。
教育訓練後到正式出訪前的練習,才比較清楚地知道這份工作的目的,了解關懷服務員要藉由訪談了解受訪者的狀況及需求,並撰寫質性記錄表敘述受訪者的家庭、經濟等狀況,判斷個案的等級和可能的轉介單位。因此對於這份工作,雖然沒有過於崇高的期許,卻也從中體認到,這是一份幫助自己認識平常不太容易接觸到的社會黑暗面的工作,和幫助需要再就業的失業者的助人工作。
4為何決定做這份工作:
決定做這份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份工作是公家機關提供的工作,不用擔心會被私人企業雇主剝削,工作和放假時間非常理想;再者,可以利用工作期間慢慢尋找未來能夠接受的工作。
5感想:
在訪談待業者之前,對這份工作的認知和目的只有紙上談兵的印象。直到開始接觸待業者之後,慢慢體會到關懷員的存在價值,政府的政策確實需要人力特別協助傳播、宣導。
到待業者家中訪談,並提供就業資訊予受訪者,以及關心他們需要哪些社會福利的幫助,讓他們了解到桃園縣政府有哪些社會福利能夠利用、申請,獲得改善經濟生活的機會。失業問題是政府必須要妥善解決的社會問題,尤其在實施有關降低失業率的政策前,應該調查各個年齡層失業者的輿論,才能真正對症下藥,兼顧勞資雙方的利益,而不致讓改善失業率的政策美意打折扣。
6檢討:自己的優缺點
在訪談的過程會發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面對受訪者時,多多少少會感覺些許緊張,有時會因為遇到受訪者臨時拒訪而影響到工作心情。
訪談工作係二人一組行動,兩人一組在訪談時可以互相支援。與搭檔共事還滿融洽的,能夠互相配合。而我在訪談時能夠專注聆聽受訪者的看法和抱怨,並且鼓勵受訪者主動去申請有需求的社會福利,及用簡單的詢問方式,讓訪談過程不致流於太過公式化。
7評估與建議:給縣府
在訪談待業者後,有些受訪者認為桃園縣政府的關懷待業者政策,對於中高齡待業者之實質幫助效果有限,流於華而不實的評價;然而青年待業者多為自行求職,多半不需要縣政府的就業資訊提供。因此,關懷政策的主要目的僅係提供就業訊息,而無法真正改善就業環境,或是協助勞工面對雇主惡意資遣的問題,只能淪為縣政府形式化的杯水車薪之政策。
縣政府可能需要持續觀察桃園縣民的失業問題,並鼓勵失業勞工向縣政府或勞委會檢舉雇主的違法行為,以嚇阻雇主惡意資遣仍有工作能力之中高齡工作者。關懷待業者政策應該可以轉型成為長期關懷弱勢縣民的社會福利政策的一環,訪視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情況有無改善,檢視桃園縣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執行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8心得與反思:給自己
關懷員的工作接觸到勞動階級面對的社會黑暗面,了解到政府政策的理想層面和執行層面係無法全然配合,滿符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俗話,而雇主為了獲得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所衍生的利益,或是規避將會產生的成本負擔,往往會犧牲所雇用的勞工。失業者除了領取失業給付、參加職業訓練,或是上創業課程之外,似乎拿這類惡意資遣勞工的缺德企業主沒輒,政府相關的產業、勞工政策也像是往企業傾斜。
部分勞動者的心態偏向消極宿命,並不懂得要主動爭取應有的勞工權益,為求謀生糊口被迫接受刻意壓低的薪水。因為中高齡的緣故,往往只能選擇薪資低的工作,或是打零工。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政策幫助非常少,畢竟這是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的現象之一,過度干預可能加速產業外移的後果,但是政府有責任在勞工和資方之間取得雙方同意的勞資政策。
我想在中華民國的勞工政策還未盡完善之前,要找到具有社會良知的雇主有其困難,所以我和為數不少的人將朝穩定、有保障的公務員之路邁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