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投保三商美邦人壽


達最近三商美邦人壽新聞風波的看法,因為學校同學是那家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員,就開始找可以連絡上的同學投保,基於同學關係便捧場投保六年期的美元儲蓄險(每年一萬美元),便解除一年期的銀行定存,同學很豪爽貼補我定存解約的利息損失。投保之前跟我說的匯率長期趨勢,在投保隔年「失靈」,第二年蒙受匯損新臺幣一萬三千二百卅八元,希望第三年繳納保險費期間的美元匯率會下跌。 

原本是推銷超過六年期的保險商品,覺得錢長期綁在保險公司,不在自己可供運用範圍內,就覺得心裡不踏實,於是投保六年期的美元儲蓄險。同學很貼心陸續推銷其它保險,譬如:意外險、醫療險,我就沒有投保了。後來和政府合作的保險公司來推銷醫療、意外險,瀏覽保費與給付比市面上的保險商品划算後就立刻投保。其實,也不想手頭上的錢都在同一家保險公司,畢竟,誰都無法預測保險公司是否能永續經營。 

雖然每個保險業務員當時極力推薦的保險商品,都會跟你強調目前這個保險商品過一陣子就會停售,要你把握最後機會盡速投保,但是當你投保之後,一段時日保險公司就會推出更誘人的保險商品,以吸引消費者掏出錢包投保。如果不能持續推出條件更好的商品,保險公司又如何能持續經營與創造更多營收呢?已經投保的你,又不能像某些人一樣不理智的抱怨手機廠商又推出折扣活動,只能選擇繳費到期滿、或者選擇減額付清,或是認賠殺出。

保險我倒是覺得和賭博的概念相似,賭博是試圖付出不成比例的金錢,倚靠「機率」以贏得巨額財富,有人僥倖致富,也有人因此負債累累走向不歸路。保險也是投入少許錢財,以期在未來遇到不幸時,能夠獲得理想的理賠金額。因此,意外險、醫療險就是賭博未來遭遇不幸的機率,因為大多數的人不會遭遇不測,保險業務員好心的恫嚇手法,因著民智進步,越來越難成功,求新求變的保險公司才會推出還本型的保險商品,這就像在外面交通違規,不一定每次都會遇到警察一樣。 

我反而覺得臺灣農民最需要投保天災保險,每次颱風過境,受災農民都欲哭無淚;農產品豐收造成價格崩跌,都希望政府能夠補助他們的龐大損失。這種最需要保險分攤風險的產業,卻沒有人強迫要求農民投保,每年上演相同的苦情戲碼,不禁納悶是政府、農民,還是保險公司的問題? 

當初不應該讓從事保險業的同學知道自己是公務員,以及自己有多少存款。其實,最終是否投保的決定權還是在自己,不能怪同學消費這種人際關係,畢竟,對方也沒有武力威脅、恐嚇自己投保呀,都成年人了不喜歡投保就大方拒絕對方吧。希望同學想要藉由保險幫助人的初衷,不會和三商美邦人壽的經營模式有所扞格。

留言

  1. 是啊,會對財務狀況套話的就是在動你腦筋,我以前遇過某種朋友,先套出你的狀況後,再決定借多少錢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種人很體貼,怕借超過會造成朋友財務困擾 XD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