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氣死人!
而研究所考試的校內監考人員(教師和職員),則是輕鬆的監考,一堂考試的監考薪資是勞碌命的工讀生拿的六倍以上時薪。做事完全不顧後果的我,立刻把不滿貼在校內的BBS上,隔沒幾天就被相關處室的學長告誡一番。他們的說法是監考人的薪資是有「法源依據」的,不能拿工讀生的低薪相比,一個是勞心一個是勞力的工作。與其抱怨做苦差事錢少,不如爬上高位坐領高薪。說的是一般人的普遍想法和社會的實際情況。
雖然監考人領的津貼有「法源依據」,但是他們監考的時間是星期一、二,這本來就是上班時間,不監考的教師和職員多兩天的假期,大學部的學生損失兩天的課程。本來就是上班時間,平常的業務改成監考,領監考費用是多領還是應該?或是這兩天的薪資有照算?監考是勞心?還不就只是防止考生作弊,在考場走來走去,領、發、收和送考卷罷了。這麼輕鬆的工作誰都想做,卻「要有資格」才能做。
而考場的維護清潔工作,辛苦有餘、人手不足和薪資微薄,走幾趟快兩百公尺距離倒垃圾,隨時撿沒公德心考生和陪考人丟的垃圾也就算了,不到五個人卻要處理數百人份的垃圾分類,而垃圾分類在招募校內工讀生時沒有提到,而是在考試當天才臨時告知。工作量突然增加,人手卻沒有增加。工作超時冇加班費。大熱天汗流浹背的挾垃圾,誰心情會好。尤其是看到領好幾倍薪資的監考人在教室裡面納涼,不平等的感覺就特別強烈。職業真的無貴賤?
愛貼標籤的人會說七年級生是草莓族,不能吃苦愛抱怨、只找輕鬆的工作做。社會上明明有一堆工作機會,卻沒人要做,都要靠外勞來做。如果勞心和勞力的工作薪資差異不大,我想會有很多人願意屈就勞力的工作,而非空等輕鬆的工作從天而降。既然,勞力的工作薪資不高,那憑什麼要別人堅強地忍耐吃苦?領高薪的人也不一定有實力,有資格坐那個位子。除非,真的走投無路才會選擇那些「下賤」的勞力工作。
有一句話不是說「每個人從事的職業都是這個社會不可少的螺絲釘。」,既然是不可少的螺絲釘那麼為何彼此的薪資差異這麼大?這句口號說穿了不過是說服從事下賤勞力的人,沒人從事下賤勞力的話,這個社會要怎麼運作?難道要花很多錢補習,但不一定真正有資格讀名校的高級知識分子去撿垃圾、熬夜加班趕工?大家一樣都是人,一樣都要養家糊口,不能希望自己從事勞心工作領高薪,然後指責別人不肯從事低薪辛苦的工作。
只有七年級生才有草莓族?年紀老的就沒有?這表示年輕一代明白自己不需要委屈從事低薪辛苦的工作罷了。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不論這選擇是短視或者長遠,年輕的一代都應該走出和上一代相異的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