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數字迷思


第一張信用卡的起因是,那個發卡銀行用紅利五千點作為宣傳口號,加上當時有「使用」的需求,毫不猶豫的辦了第一張信用卡。有了信用卡之後,消費行為開始變得愚蠢,為了累積可以兌換獎品的紅利點數,就胡亂買些根本就用不太到的商品,爸媽就告誡不要亂買東西,買了用不到就往家裡角落塞。紅利積點的累積期限到了後,才發現花了大把鈔票換來的紅利積點,根本兌換不了什麼有價值的獎品。點數換完,這張信用卡也被我打入冷宮。

接著又辦了不同銀行的第二張信用卡,第二張信用卡的福利比第一張的要好,累積紅利點數的門檻比較低。但是今年八月過後,福利就縮水了。不過民國九十六年一月就要兌換紅利點數的商品,不知道能換到何種獎品?因為要累積紅利點數,我在網路書店購書,總是要湊到九百到一千元的免運費門檻,所以會為了買一、兩本書,而被迫再買兩、三本書湊數,這行為有夠白痴的吧!知識沒增加多少;荷包倒是瘦了不少。

以前大一的時候,為了累積大度山之戀的經驗值,不分日夜的掛站和灌水貼文章。我這種弱智的行徑,讓我到大二上學期的使用帳號累積超過五千點,跨越最高等級的門檻。如此努力的瘋狂掛站好像冇獲得實質上的意義。因為高中班版設在不良牛站,剛好那個站也有經驗值的制度,沉迷於數字表象的我,毫不遲疑地投入累積經驗值的懷抱當中。造成大學某個暑假,家裡的電話費帳單打破一萬二千元的紀錄!那時,買到的撥接上網包,包裝上寫著五百元不限時數上到飽,常識貧乏的我真的以為可以無限上網。爸媽辛苦工作的薪水,就這麼不痛不癢地被我揮霍掉!我太欠罵和欠揍了。

現在我不務正業在玩網誌,網誌沒有提供瀏覽次數的功能。我為了知道有多少人次瀏覽我的網誌,添加瀏覽次數的小程式。我為了增加瀏覽次數,把寶貴的時間花在網路上頭,到處在別人的網誌上留言。瀏覽次數是有大量增加,有一種虛幻的滿意,卻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反觀一些同學的網誌,都是很自然的在經營,不像我如此的做作。我的時間顯得好廉價,也反應出我太糟蹋自己寶貴的光陰。

有一次在廣播聽到一個廣告,是網路民調公司。隔天上網到該網站註冊。然後三、四個月沒上,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突然想到這個網站的存在,就開始每天固定登入,賺取新臺幣一元。然而該網站卻告知兌換新臺幣的比率會更動,因此,我有可能累積十萬電子錢,到最後兌換成新臺幣時,可能就換不到新臺幣一萬元,這還不包括扣稅在內。因為我住的小套房沒裝網路,就天天到學校上網,遇上連假,我就會打電話叫我弟幫我上網,或是用手機上網,不然就是騎機車到中原大學和市立圖書館上網。這全都是要滿足我貪小便宜的心態。可是仔細想想,為了要轉新臺幣一元,而浪費電話費、油錢和時間,這真的值得嗎?

民國九十六年一月換完紅利點數,我就不用為了累積紅利點數而亂刷卡,從另類卡奴身分解放出來。也看破電子佈告欄經驗值的邪惡本質,經驗值功能用來增加、吸引上站人數,我認為是非常卑鄙、無恥的,當初有這構想的站務人員實在該死!蠻高興的大度山之戀的人氣都被批踢踢站搶走了。期待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突然頓悟,不再被沒有意義的數字表象所迷惑。

留言

  1. hello!
    Thanks for the visit not if this good traducion.
    you are welcome me gutraia to be able leerte is coas there that calls the attention to me…
    Namaste
    kisses

    回覆刪除
  2. hello!
    Thanks for the visit not if this good traducion.
    you are welcome me gutraia to be able leerte is coas there that calls the attention to me…
    Namaste
    kisses

    回覆刪除
  3. 宣傳自己的 blog 並不是壞事,
    但太過處心積慮就沒有必要,
    瀏覽次數參考就好,
    不必太在意。

    為紅利點數狂用信用卡,
    就中了銀行的計...

    回覆刪除
  4. 之前也是很希望看到自已的網誌、相本有人氣,所以到處對朋友宣傳,後來也是和你有一樣的反思,所以就順其自然吧!
    我們有一樣的生活圈耶!台中和中壢。我現在正在增加台北這個生活圈耶!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