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照片的感想



上面這張照片是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八月廿六日拍的,地點是在中壢市一家飲食店內拍攝。一個班級只來了十二個人參加國中同學小聚會。畢業班是由二個班合併而成,成員經由暑假課業輔導考試再淘汰幾個人所組成,剩下學業成績不好的二個班成員就合組後段班。國中三年級才合組的班其實兩班人馬隔閡是存在的,兩班人馬內部又可以再分成幾個小團體,從外表看會覺得這個班級的同學關係蠻平常的,深入了解後會體認到實際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為了高中聯考而合併的升學班,有一半的同學根本就不熟,就算經過快一年的磨合期,也只是彼此相敬如賓罷了。因為固定的交友圈已經形成,除非必要不然不會增加交友圈的人數。我算是不入黨的人,只要覺得對方個性不壞,就會有往來。因此,看起來人際關係似乎遊刃有餘;真要計較卻是點頭、泛泛之交。這樣也不錯可以較少耳聞同學間的小道消息,雖然我還蠻想知道的。

只來了十二個人,可能大部份沒來的人都有事要忙,不然就是跟其他同學「不熟」,或是同學感情不是很好,雖然國中畢業將近十二年,有些不愉快的回憶總能歷久彌新。來的人可能會慶幸有人沒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臆測言論。辦同學會的人可能在處理事情上不夠圓滑,讓另一班的同學覺得不受尊重,強迫自己去會認為是幫別人洗塵吧。雖然我自己覺得這個堅持不太重要。以上是我個人角度看待,沒有特別貶損國中同學之意。



這張照片是民國九十五年八月五日拍的,在中原大學附近的一家飲食店拍攝。只來了八個人,因為只通知有上班版的同學,我前一晚花了不少大哥大通話費,結果接電話的人幾乎都冇出現,做白工。高中班又跟國中升學班的情況不一樣,高二就分班,有二年的相處時間。每個班級打散,再同班的同學數量應該不會超過五位,至少我唾棄的高一同學都跟我不同班,我唾棄的高一同學不是被退學就是高中讀五年。

會參加聚會的同學基本上感情都不錯,我講話的次數就比國中同學聚會要多,因為國中同學聚會總共只出現二次。雖然高中同學有分小團體,不會參加聚會的同學也是所在多有,辦高中同學會還是會盡量通知,同學會是越熱鬧越好。時間越過越久,很熟的同學才會比較願意約時間吃飯,加上有工作後,每個人忙碌的程度都不一樣,導致同學會出現人數會越來越少。其實把高中和國中作比較是對不上邊的,兩者情形是不同的。

很高興國中、高中同學會我都能參加,也沒有被排擠,感謝大家的厚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