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和樂生療養院


生療養院和中正紀念堂的遭遇真是大不同。中正紀念堂傳出民進黨要改名,拆除圍牆的消息後,臺北市政府立即做出反制措施,國民黨的立法委員也將發動抗議的運動;樂生療養院的處境就沒那麼好了,只有社運人士與少數大學生在關注,極度缺乏有力的政客奧援。只能說兩者的立基點差異太大。

民進黨為了消除國民黨在臺灣造成的威權遺毒,大力推動正名運動、去蔣化。中正紀念堂這座紀念蔣介石的建築物,當然要改名、改造囉。國民黨當然要捍衛他們的精神圖騰、象徵,被民進黨摧毀的話,那在政治氣勢上真的就節節敗退。一些立委便義無反顧的發動抗議運動,抗議民進黨的政治操作。由於中正紀念堂是全國知名的建築物、觀光景點,要「消滅」中正紀念堂自然吸引大多數人的注意。

而樂生療養院的知名度是在這陣子上新聞頭條的,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樂生在哪裡,更不清楚樂生的歷史沿革,只是看著新聞媒體報導大學生抗議臺北縣政府,向中央政府的官員喊話的新聞畫面罷了。要尋找更多的共鳴相當困難,只能在網路上串聯,引起潛在的網路使用者的關注。在體制外抗爭只能激起暫時的漣漪而已,最終仍舊是政府的公權力勝利。

臺北市政府用體制內的行政手段,引用相關法條禁止中央政府把魔爪伸向中正紀念堂,利用法條爭取到一年的緩衝期,這段期間在動用國民黨的政治勢力、資源和民進黨對抗,明年就是總統大選年,哪個黨會取得總統寶座還說不準,撐到那時中正紀念堂改名、拆圍牆的政治操作可能就會停止。在民意方面,贊成與反對的人所在多有,不是那麼好妥協。而樂生呢?

樂生的拆遷方案,政府部門提出百分之四十的保留,而且有設置新的建築設施供樂生院民進住,政府有虧待樂生院民?抗爭焦點就只是擺在保留建築物。社運人士的保留百分之九十的建議不被政府採納,政府和民間的觀點似乎是無法取得共識,到底是誰的方案最好,只能在心裡打一個問號。民眾無法參與政策規劃,只能乖乖遵造政府拋出來的政策規劃,到底誰才是頭家?政府還是納稅人?

樂生的議題關注也只能獲得極少數人的支持,捷運新莊線沿線百萬民眾希望盡速解決樂生問題,捷運能早日通車。當少數人的利益違背極大多數人的利益,樂生的問題反而變成是眾人眼裡的毒瘤,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還不是由全民買單。誰知道支持樂生的民眾是否全為在地人,外地人阻礙當地人的公共利益洽當嗎?連在地人都不支持的抗爭運動是無法成功的。而且只會讓當地人更加厭惡這些外來的抗爭者。

在地政客當然不會為了極少數的選票,和捷運新莊線沿線百萬民眾唱反調,政治利益相差太大了。選區不在這的政客更不會湊熱鬧。和數十萬的紅衫軍相比,樂生的抗議人潮顯得少的可憐,捍衛中正紀念堂的政客不會順便支持樂生反拆遷,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大家關心的議題各不相同,當然選擇對自身權益最相關的,不痛不癢、遠在天邊的社會議題一定是坐壁上觀。

主體應該是人,而非建築物,當政府強調有盡到照顧樂生院民的責任,並向大眾告知已經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抗議拆除建築物與百萬在地人作對,就淪為吃力不討好的作為了。在與政府抗爭前,先擺平熱切期盼捷運通車的百萬在地民眾吧!

留言

  1. 這個圖片蠻搞笑的,不過似乎和主題沒有關係哦.

    回覆刪除
  2. 圖片換過了啦。有符合題目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