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觀念造成的美與醜

曉得各位四方大德是否有注意過住處周遭的環境?四周的環境整潔美觀,或是羞於見人?我來談談本人所觀察到的環境景觀,同樣是從實用的角度利用環境,卻分別呈現出美、醜的結果,這很有趣吧。


這座水泥叢林裡的綠洲是房仲業者所建造的,左上方的樹應該是櫻花樹,下方的植物我不知道如何稱呼,只知道它的生長速度頗快。炎炎夏日在這枝繁葉茂的一方天地裡乘涼、聊天想必頗為愜意,工作的休息時間走到後院休憩、舒壓看著綠色是一種享受;和客戶坐在櫻花樹下的石椅上談房屋交易,應該會讓庭院的涼風吹走些許銅臭味和市儈氣息。

雖然庭院的造景讓人心曠神怡,其目的是實用為考量,為了員工、客戶著想,才會這麼奢侈地「閒置」一塊空地,不是作為停車場、推放雜物之類極為庸俗的用途。這種美麗許多的實用觀點比較讓人有培養生活美學的地方,可惜卻不多見。


第二張照片是庭院外面的真實世界,這塊空地原本是菜園,地主後來基於實用考量將菜園灌水泥填平,陸續興建兩間車庫;空地用來推放兩位女子四處撿拾而來的戰利品、晾地主的衣服、停地主的汽車、曬菜和停放家庭賭場賭客的機車(一共有十二臺機車耶),賭場經營者和地主是好朋友,才能讓賭客這麼方便停車。真實世界和庭院相比,美醜高下立判,有基本審美觀的人應該不會選擇醜陋的環境當鄰居,只是礙於現實不得不和這醜陋的環境比鄰而居;可能有些人麻木到根本不認為這樣的生活環境是醜惡的。


這張夜間拍攝的模糊照片的主角是鐵皮屋,原本還想拍防火巷的違建讓大夥聞香一下。鐵皮屋也是基於實用考量在臺灣各角落大量出現,工廠廠房、民宅頂樓和防火巷違建都是鐵皮搭蓋。鐵皮屋的建成速率比磚造水泥快速,又不像磚造水泥容易有漏水問題,價格也比較便宜,所以基於實用的考量,鐵皮屋的醜陋便從來不是屋主的考慮範圍。

雖然常常有舉辦知名畫家畫展的活動,甚至有臺北花癡花卉博覽這種大型的提升臺灣人美學素養的教育機會,應該還是沒辦法拯救這些散布在臺灣以實用為導向過活的臺灣人吧!離開短暫美麗的環境,最終仍舊要與無止盡的醜陋為伍,這不是幾本談論美學的書籍能夠改變的。不想沉浸在地獄般的生活環境的人,早已想方設法逃離臺灣,移民歐美國家去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