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些課程很沒營養

門某地政治發展史的課,是有一位學長來拉客,因為,那位老師怕研究所的課開不成會很見笑,所以,就叫學生幫他拉客,這樣的行為是反淘汰吧!那學長把這門課說的很輕鬆一學期只要去第一周和最後一周的課,在那兩堂課點名就可以,其它周的上課時間可以不用去,也沒有作業、報告,並「保證」學期分數會有八十分起跳。

當時只是口頭答應,想說反正那天我有選上別的課,要加選的話,也是衝堂。沒想到,天算不如人算。原本選的俄羅斯政治改成星期五。不想在星期五下午上課,因此我就選擇上某地政治發展史(我自己也想要偷機取巧啦,也是鄉愿)。結果在第一次上課,那位學長的「美好願景」跳票了!老師開出上課要用到、要買的書單:《李登輝的執政告白實錄》,一本三百元(我沒買),那本書算是美化李登輝言行的樣版書,卻完全沒提到他和劉泰英糾纏不清的關係。那位老師極力讚揚這本書的價值,可是,對照李登輝卸任後的言行,似乎和這本書裡包裝他的形象差距過大!

這門課還有買另外的書:《臺灣主體性的建構》《臺灣國家定位的歷史與理論》和《臺灣史論文精選》上冊下冊

前面兩本是李登輝學校出版的書,不到一百五十頁。臺灣國家定位的歷史與理論有寫到臺灣獨立的議題,把臺灣獨立講的非常理想化,臺灣可以獨立的基礎理由寫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關於臺灣的條約,沒有明確指出是要歸還中國,臺灣成為無主地,也提到中國國民黨遷來臺灣的政權是有爭議的。這本書的目的是鼓吹臺獨,可是現實國際政治根本沒那麼理想化,看看雅爾達密約就知道,是以國家利益為最優先考量,訴諸國際法伸張理想、正義,其實是太天真了!

我自己後來有翻到另一本書《1945‧破曉時刻的臺灣》,該書也有提到日本投降時的情況,提到的二戰後條約,完全和上一段提到的書說法相反,也指出當時部份的臺灣士紳提倡臺獨,是害怕中國國民黨會迫害親日的臺灣士紳(漢奸?),或是在日本殖民下的既有利益會被中國國民黨剝奪,也揭發是一些日本在臺軍人,鼓吹臺灣士紳倡議臺獨,而非臺灣人自願發動臺獨主張。

一件歷史事實,可以有不同的史觀。不同主張的人都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來辯駁!

上課內容跟呈交教務處的課程大綱,相差極大,根本就是李登輝的個人思想和臺獨入門介紹,在開始上臺灣史論文精選才比較正常。

去年十二月中旬這位老師規定要去臺東的外島,三天兩夜的行程(很不想花錢去)。在決定日期的討論過程中,首先是先選星期六、日,再來是決定星期五、六、日或是六、日、一。原本前一個選擇有人說他要打工,所以希望選後一個選項,可是,我和另一個同學星期一要上課,這時心裡就嘀咕:到底是上課比較重要還是打工比較重要?又不是在職生!老師居然也說:星期一的課,可以幫你們請假!還好到最後星期五要打工的人說她們會請假。人與人之間的周旋,不是利益衝突就是利益合作,道德感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到最後只花一天的時間「校外教學」,這應該要感謝修課的學長、同學和學弟妹的「不合作運動」,那位自作主張的老師因為事情演變未能如他所願,還發了一頓脾氣。

我想當初拉客的學長應該會後悔吧?因為上學期的課,該位老師忙著競選(屬福佬聯盟,還好他落選,可以繼續荼毒學生)。所以根本就無心上課、也無暇上課,課變得很輕鬆。這學期,他沒去競選,這門課當然也就沒那麼輕鬆啦!還真是上下交相賊。

題外話,那位老師在我就讀期間,立委落選兩次,聽人說還另外落選兩次,但有選上中央層級的民意代表。連續換了三個政黨。肯把錢花在個人的選舉上,卻沒想過把錢花在學生上面,或是捐錢給學校,教授這個職位,應該是他的復興基地。臺灣的大學生沒競爭力?其實大學老師不惶多讓!

留言

  1. 這種戀棧權位的牆頭草老師,
    早該走路了....

    回覆刪除
  2. 他快退休了,但系上還有兩三個不適任的教師。淘汰不適任的老師其實不容易,除非有上新聞版面的負面行為,學校才有可能不續聘。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